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
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二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原則,3、尊重歷史、保存原貌、修舊如舊的原則,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,要尊重歷史、保存原貌、修舊如舊,切忌重新包裝改建,使古建筑、古街區“舊貌換新顏”,使歷史信息蕩然無存。,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二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原則,4、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共同保護的原則,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,關系到各方利益,涉及到方方面面,既需要政府組織和調控,又需要社會各方關心和參與,共同開展保護工作。,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三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規劃,1、明確保護重點 2、劃分保護層次 3、分類保護整治,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三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規劃,1、明確保護重點,在對自然環境、歷史文脈、整體格局、傳統風貌、空間形態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,總結挖掘其價值特色,明確保護與利用的重點內容。,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三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規劃,2、劃分保護層次,根據文物古跡、歷史建筑、歷史街區、歷史城區分布的現狀情況,在保護規劃中劃定保護區、建設控制區、環境協調區等三個保護等級和相應的保護范圍,并分別提出保護要求、建設控制指標、環境協調內容。,四、歷史文化名鎮(村)的保護體系,(三)歷史文化名鎮、名村的保護規劃,3、分類保護整治,根據建、構筑物的現狀,一般將它們的劃分為保護、保留、整治、更新四大類。對保護類建、構筑物,建立包括測繪圖、影像、文字說明及保護范圍在內的檔案并掛牌公示,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修繕、維修等措施。對保留類的建、構筑物,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維修、改善等措施。對整治類的建、構筑物,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改善、整修等措施。對更新類的建、構筑物,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整修、整治、拆除等措施。,謝謝!,第三講 基于發展的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體系 一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 二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考核范圍 三、山西傳統村落的地域分化和空間形態,一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,(一)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 (二)山西省的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,一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,(一)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,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是指具有較為豐富旅游資源和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鎮(村)。其考核范圍包括鎮(村)的資源與景觀、旅游經濟、規劃與建設、基礎設施、資源保護、人居環境、綜合管理、旅游服務、旅游安全等9個方面。我國2010年3月10日公布了第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,2011年7月15日公布了第二批。,一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概念,(二)山西省的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,我省的旅游村鎮建設起步較早,2008年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山西省旅游名鎮名村,共27處。目前,我省兩批擁有14處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。,1、第一批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示范名單 (1)靈石縣靜升鎮 (2)五臺縣臺懷鎮 (3)永濟市蒲州鎮 (4)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 (5)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 (6)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2、第二批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示范名單 (1)汾陽市杏花村鎮 (2)天鎮縣新平堡鎮 (3)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 (3)萬榮縣榮河鎮 (5)陽城縣北留鎮 (6)平定縣娘子關鎮 (7)平順縣東寺頭鄉神龍灣村 (8)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,二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考核范圍,(一)資源與景觀 (六)人居環境 (二)旅游經濟 (七)綜合管理 (三)規劃與建設 (八)旅游服務 (四)基礎設施 (九)旅游安全 (五)資源保護,二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考核范圍,(一)資源與景觀,1、景觀資源 2、特色價值 3、市場吸引力,二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考核范圍,(一)資源與景觀,1、景觀資源,(1)有一定規模或獨特的自然、人文景觀,適宜開展旅游活動; (2)資源類型豐富,景點數量眾多,并且組合關系良好; (3)自然、人文景觀基本保存完整,人為干擾較小,且不構成明顯影響。,二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(村)的考核范圍,(一)資源與景觀,2、特色價值,(1)在科學研究、科學普及和歷史文化方面具有學術價值和教育意義; (2)在觀光游覽和休閑度假方面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,具有較大影響力; (3)能夠較完整真實地體現地方、民族特色、民俗風情和傳統鄉村特色、自然風貌; (4)有文化傳承載體,有文化活動隊伍,形成獨特的文化形象。,
|
- 關 鍵 詞:
- 傳統 村落 保護 發展

關于本文